序言
我最早看到關於NLP(身心語言程式學)的書,是2000年前後,當時還在北京大學心理系讀研。一開始看不出這和市面上流行的成功學有何區別,只感覺誇大 其詞,便下意識歸到“怪力亂神”一類,沒怎麼上心。我對NLP的印象,直到2007年4月才霍然改觀。那是在杭州,見到香港的系統排列導師和NLP導師鄭 立峰先生,聽他談起NLP心得,大意是說:NLP的核心是模仿,模仿成功和卓越模式。成功學抄了NLP一些皮毛,但未得要領。NLP本身只是一套方法論, 就像一把鑰匙,掌握好了,可以開很多扇門。當然如果把鑰匙當成了答案,那會走偏。
我聽了頓時為之心動。是誰說過,人生的一切際遇,無非是為了幫助我們學習,和精神上成長。今天,終身學習快要說濫了;然而,我曾在學校裏讀過二十年書,近 年也參加眾多短訓,卻越來越覺得少學了重要的一課:學習和模仿的方法--怎樣瞭解和確定,眼前這個階段需要學些什麼?向誰學對自己更為合適?怎樣學到精 髓,而不僅僅是形似?如何讓學習帶來生命的改變?或者至少促進改變的歷程?
這是杭州一席話後,NLP吸引我的地方:關於模仿本質的探索和總結,若能拿來靈活變通地運用、觸類旁通地汲取、融會貫通相關的思想和體驗,豈不是可以加快 很多事情的進程?從那以後,我才開始好奇和留心,在學習與模仿中,如何掌握“可以開很多扇門”的鑰匙,並把它用在合適的地方,用到合適的程度。之後,便有 了機緣翻譯本書。
文摘
我們的世界地圖可以與我們對世界的經驗相對照。 “經驗”指感覺、感受、覺察周圍的世界和我們的內在反應的過程。我們對日落、爭辯、休假的體驗,與我們對這些事件的感知和參與有關。根據NLP的觀點,我 們的經驗由感官所接收的外部環境資訊,和內部出現的相關的記憶、幻想、感覺和情緒所構成。
“經驗”這個詞也用來指生活中所累積的知識。我們感知到的資訊被持續編碼或疊加到以往的知識中。這樣,我們的經驗就是用來創造地圖或世界觀的原材料。
感官體驗指通過某種感官(眼睛,耳朵,皮膚,鼻子,舌頭)所接收到的資訊,以及由這些資訊得來的對外部世界的認識。感官是人類和動物感知周圍世界的能力。每個感覺通路,都是某種只回應一定範圍刺激(光波,聲波,軀體接觸等等)的篩檢程式,這些感覺通路因物種而各異。
作為我們與外界互動的主要方式,感覺是我們“認識世界的視窗”。我們關於自身存在的所有資訊都來自這些感覺視窗。因此NLP高度重視感官體驗。NLP認為 感官體驗是我們所有對外界認識的最初來源,也是我們建構世界觀的基本建築材料。有效的學習、溝通和模仿,都紮根於感官體驗。
感官體驗可以與其他類型的體驗例如幻想和幻覺做對照,幻想和幻覺產生於人腦內部而不是由感官所接收的。除了由感官所獲得的體驗外,人類也有內部知識網路和 由內在體驗所建構的資訊.例如“思維”,“信念”,“價值觀”,“自我感”。我們內在的知識網創立了另一套內部篩檢程式,來集中和指導我們的感覺(也會對感 官接收的資訊加以刪減、扭曲和歸納總結)。
後記
希望你喜歡對於回應術的探索。如果你有興趣更深地探索這些模式,或者身心語言程式學的其他方面,本頁介紹了進一步發展和應用這些特性、策略和技能的其他資源與工具。
NLP大學是為基礎NLP技能和高級NLP技能提供高品質培訓的組織,也促進NLP的新模式及其在健康、工商管理、創新與學習等領域的應用。每年夏 天,NLP大學在加州大學的聖克魯茲(santa cruz)有培訓項目,提供關於NLP技能的延伸課程,包括高階語言模式如回應術。
Ps.
以上關於本書的官方介紹
來自以下連結 :